树立行业标杆,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充分展现腾飞的中国经济、崛起的民族品牌和向上的企业家精神。近日,“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对话山东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元宗先生,探讨材料创新领域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当今的中国,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的浪潮正在席卷各行各业。随着国家对创新能力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以坚定的步伐向世界展示“中国创造”的力量。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山东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纳)及其董事长王元宗,正是这股力量的典型代表。
节目现场,王元宗先生向大家介绍了企业发展的现状及核心业务。山东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门致力于设备零件及整体装备的修复、研发、再制造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便秉持着“依托学科、科技兴企、服务社会”的原则,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耐用、低能耗的产品。公司在新材料研发、生产及应用方面深耕细作,重点服务于冶金、矿山、煤炭、化工、环保、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以等离子熔覆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一场材料改性技术的革命。
谈及等离子熔覆技术,王元宗先生表示,作为一种提高金属材料表面耐磨耐腐性能的最新技术之一,等离子熔覆技术通过等离子发生器的高温作用,将合金粉末融化并冶炼到金属材料表面,从而赋予其原本不具备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等优异性能。这项技术原本多用于小工件的局部强化,但山东海纳却通过近十年的研发与投入,将其变成了一种能够在工业设备上大面积使用的材料技术,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王元宗与等离子熔覆技术的结缘,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他还在房产总包行业深耕,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这项技术,并看到了其在大型矿山设备表面耐磨处理和再制造方面的巨大潜力。当时,国内的大型矿山设备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性能上也无法完全满足生产需求。损耗大、易磨损、检修维修困难等问题,让许多设备在工作周期过后就直接报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一现状,王元宗深感责任重大。他决心通过自主研发,打破这一困境。2010年,他创立了山东海纳等离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等离子精细熔覆技术的耐磨处理、等离子合金陶瓷粉末的研制以及耐磨复合板与管道的生产等。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从合金层厚度到材料宽度,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终于自主研发出了行业领先的等离子熔覆无裂纹耐磨复合板。
这一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更在性能上实现了对进口材料的超越。以煤矿井下的刮板输送机为例,在工矿环境恶劣的矿井下,传统的板材往往很快就会磨损透。而山东海纳的等离子熔覆耐磨复合板,则能够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然而,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项目立项之初,王元宗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质疑和迷茫。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带领团队一路前行。研发过程中虽然坎坷不断,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如今,山东海纳的等离子熔覆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从2019年开始推向市场以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为用户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同时,公司也在不断加强与国内各企业及科研院校的合作,推动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和服务于社会。
节目的最后,谈及未来的规划时,王元宗表示,公司将紧跟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步伐,积极走出去,实现金属材料的破局发展和国产替代。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升级需求。
作为等离子熔覆技术的领航者,王元宗和他的山东海纳不仅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自主研发的典范,更为推动民族工业的崛起和国产替代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更得益于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山东海纳将继续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引领中国企业在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china.nmqsl.com/3759.html